增长黑客是什么?
- 这是一群以数据驱动营销、以市场指导产品,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 标的人。他们通常既了解技术,又深谙用户心理,擅长发挥创意、绕过限制,通过低成本的手段解决初创公司产品早期的增长问题,这个增长的对象不仅包含用户量的累加,更囊括了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重要指标。
为什么需要增长黑客?
增长的目标是什么?
根据不同阶段用户参与行为的深度和类型,我们可以将增长目标拆分并概括为一个转化漏斗模型:
(用户量):获取用户,指让潜在用户首次接触到产品,或者可以更宽泛地理解为“吸引流量”、“用户量增长”(通过搜索引擎,广告,媒体等方式)。
饭馆类比:发传单,开展免费试吃活动,邀请当地的美食节目拍摄一期宣传特辑等。
(活跃度):激发活跃,获取到用户后下一步是引导用户完成某些“指定动作”,使之成为长期活跃的忠实用户(填写一份表单、下载一个软件、发表一篇内容、上传一张照片,或是任何促使他们正确而高效使用产品的行为)。
饭馆类比:服务员主动引导,让顾客马上明白:哪里有空位可以就座,从何处获取菜单,如何使用优惠券,怎样办理会员卡等。
(留存率):提高留存,产品缺乏黏性,导致的结果是,一方面新用户不断涌入,另一方面他们又迅速流失(通过提高产品粘性,真正做用户需要、解决痛点的产品)。
饭馆类比:物美价廉、独具特色,或者在某方面有别人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,那么顾客就愿意反复光临,“一锤子买卖”在市场上难以立足,要成为一家百年老店。
(盈利率):增加收入,商业主体都是逐利的,绝大多数创业者最关心的就是收入,即使是互联网时代的免费产品,也应该有其盈利模式。(直接向用户收费,通过广告展示、业务分成等方式向其他利益方收取费用)
饭馆类比:制定营销策略、拓展外送业务、提高用餐高峰期翻台率等。
(传播率):传播推荐,通过社交网络这种低成本的方式传递等(口碑的力量是无穷的,来自熟人的好评往往比广告更具说服力)
饭馆类比:一家饭馆是否足够有人气,就看有多少顾客愿意主动向身边的朋友推荐。
总结:这是一条螺旋上升的产品使用周期闭环。
职责是什么?
通过不断地“头脑风暴-排定优先级-测试-分析-常态化部署”来优化产品策略,减少这当中每个环节的不必要损耗于用户关系的病毒传播,提高转化效率,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用户群体的数量和质量。
营销费用水涨船高,对于成本吃紧的初创团队而言,大量的经费投入是无法负担的,寻求砸钱之外的突破口就成为当务之急。而增长黑客懂得产品的核心价值,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个产品是什么、解决什么问题,在此基础上清晰定位有关增长的问题,并寻求解答。
特质是什么?
数据为王,没有数据就没有比较,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。增长黑客的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数据分析的指导之上,而非拍脑门式地碰运气。增长黑客需要在纷繁复杂的数字中抽丝剥茧,抓住问题的本质。
专注目标,增长黑客的工作必须时刻围绕增长展开,但有时通往目标的道路处于一团迷雾之中,并没有现成的套路和方法论可以直接借鉴。增长黑客必须自己设法找到破解的途径。整个过程可能冗长而沉闷,需经历不断地测试、改进、学习、再测试,这要求相当强的毅力和抗压能力。
关注细节,任何一处细微的改动,都可能对产品全局的增长造成影响,需要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动作出评估,通盘衡量得失,甚至决定某个功能是否应当上线。(如果新上线的功能会让我们的访问速度跌落30%,这时候就要充分考虑。相反,如果每个月都设法在某一方面优化10%,那么一年后将会产生高达3倍的显著提升)
富于创意,一方面,通过缜密的分析衡量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,另一方面,天马行空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构想。(比如“博客小挂件”,访问量剧增)
信息通透,一方面深入理解自己产品用户的活跃渠道,扎根建立环环相扣的转化漏洞;另一方面抬眼看世界,时刻掌握海内外最新的产品和市场动向,尤其关注新生渠道和业界趋势。
成功案例(Twitter)
最早的着陆页由一家外包公司负责设计,页面上包含了大量繁杂的元素,如热门话题、用户头像、搜索框等。而注册和登录按钮则挤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。
措施:
砍掉了热门微博和搜索框,减少了用户头像的显示面积,精简了文案,而将需要重点突出的登录注册区域扩大到占据整个页面的三分之一,以便让用户的注意力聚焦到这里,24小时内用户注册率提升了约250%。
每当有新用户注册,立即向他们推荐关注至少10个用户。这样一来,新用户的时间轴不至于空空如也,不知道该做些什么。当确保他们有东西可看时,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率便自然提高了。
每当用户又获得了一名新粉丝,或是一条微博被转发收藏,就会在第一时间收到邮件提醒,邀请他们回到Twitter来一看究竟。